本站訊(編輯 李贏君 攝影 高一鳴 趙睿祺 責任編輯 薛軍)為檢驗系內選修實踐課學習成果,展現音樂學系學子風采,更好地為師生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12月8日晚,我系在南院圖書信息樓報告廳舉辦了“實踐教學”匯報演出。演出包括古琴、福建南音和印度尼西亞舞蹈三部分,由系主任王建欣教授主持,現場師朋滿座,大家都對匯演充滿期待。
首先由古琴匯報組的同學帶來精彩演出,指導教師邱桐簡要概述了古琴的形制、音色等相關知識。古琴藝術凝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國最早也是唯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樂器品種,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高雅的審美意趣。本場匯演共演奏了三首琴曲,古琴合奏《滄海一聲笑》磅礴大氣,體現了傳統藝術與現代音樂的完美融合;《子夜吳歌》韻味深遠,再現了“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的婉轉;獨奏曲《古琴吟》中和淳靜,如幽幽蕙蘭之清雅高潔。古琴組同學們的精彩演奏,讓美妙靈動的琴聲從指間流出,似絲絲細雨流淌心間。


其次登場的是福建南音匯報組。指導教師夏侯玲玲簡要介紹了南音落戶我院的機緣,福建南音是流傳于福建地區的古老樂種,是我國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我院是福建省外唯一一所堅持南音傳播的專業院校,近年來成功舉辦了多次匯報演出。本場演出既有以樂器合奏為主的《清風頌》《點水流香》,也有頗具閩南語言特色的念唱《六綿答》《有緣千里》,王建欣教授加入演奏的《風打梨》更是贏得掌聲連連。同學們的細膩的表演展現了我院濃厚的南音學習氛圍,真正做到了“南音北傳”。


最后演出的是印度尼西亞舞蹈。印度尼西亞的舞蹈和音樂自成體系。指導教師韓旭的講解讓師生們大致了解了印度尼西亞舞蹈的特色,匯報組的同學們表演了兩支來自印尼不同地區的舞蹈。舞蹈《Goyang Semarang》是印尼中爪哇地區典型的宮廷舞蹈,采用爪哇佳美蘭(Gamelan)伴奏,動作主要集中在胯部的扭動,獨具典雅韻味。另一支活潑熱烈的舞蹈《Indang》是印尼蘇門答臘地區歡迎貴賓的舞蹈,舞步變化迅速,動作活潑輕快。兩支舞蹈表演不僅展示了印度尼西亞舞蹈的風格特色,也體現了世界民族音樂的別樣魅力。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同學們已基本掌握了舞蹈要領,歡快的舞步,婀娜的身姿,贏得了現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音樂學系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也始終不忘與音樂實踐相結合,在系內積極開展各類實踐選修課程。此次匯報演出展現了音樂學系在實踐教學方面取得的累碩成果,鼓舞著學子們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學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