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电影一键播放免费,男女XXOo视频午夜私人影院_BD英语手机在线观看

網站首頁 -> 媒體關注 -> 正文
天津日報:訪祖國之山川 思民族之韻律 ──訪中國音協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張千一
發布時間:2023-04-04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項目正在天津音樂學院火熱舉辦。近日,中國音協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張千一作為項目導師來津,向青年學員及天津音樂工作者分享了創作心得。在津期間,張千一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談到民族歌劇的發展及近期創作情況。

戲劇性是歌劇的“命門”

課堂上,張千一圍繞由他作曲的民族歌劇《蘭花花》一劇,闡述了他的創作理念。該劇僅有陜北民歌《蘭花花》一個現成素材,張千一為之創作了全新的戲劇音樂。他認為,歌劇從文本到音樂,最重要的是營造戲劇沖突、塑造戲劇人物,這一點恰恰是當前民族歌劇創作亟待提升的地方。他說:“從作曲家的角度,我特別希望歌劇是通過有血有肉的人物、強烈的戲劇沖突來表現的。甚至可以說,文學和音樂的戲劇性是歌劇的‘命門’所在。如果一部歌劇沒有戲劇性,沒有很好地塑造人物,那對于觀眾而言無異于聽了一首歌曲。”

這次的《蘭花花》一課,由張千一與劇作家趙大鳴及三位主要演員以“講座+演唱”的方式進行詮釋。在張千一看來,這種交流方式可以給學員帶來作曲、編劇、演唱三個層面的體驗教學,值得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推廣。他認為,對于歌劇的戲劇性和人物塑造,創作者只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歌唱家的表演,他們需要根據劇作家和作曲家寫出來的人物進行二度創作。

音樂創作洋溢著泥土芬芳

張千一的音樂創作涉及各類體裁,除大量歌劇、舞劇和管弦樂作品外,人們熟悉的《大染坊》《成吉思汗》等影視劇音樂及《青藏高原》《嫂子頌》等歌曲均是他的手筆。

采訪中,張千一向記者談到多年來對民族民間音樂創作的體會。他說:“像《蘭花花》這樣的題材,創作者要從民歌的層面上把它提煉出來,變成一首具有人性高度的愛情頌歌。《蘭花花》雖然代表陜北文化,但我們的認識應該擴大到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要有一種更高層面上的思考。”

張千一有一個創作習慣,那就是花大量時間赴祖國各地的山川河流、村莊古跡采風,這使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洋溢著泥土的芬芳。他表示,藝術創作的取材有時是偶然的,有時又是必然的,最關鍵的就是創作者要到現場去,并且要有自己的感悟。前一段時間,他去江西瑞金、興國一帶采風,在了解到當地走出很多位新中國的將軍時,他對當地及興國山歌肅然起敬,思想層面也有了新的提升。

交響詩篇《長城》將亮相

近期,天津觀眾將有機會欣賞張千一的最新力作,那就是天津交響樂團委約,由他作曲、屈塬作詞的交響詩篇《長城》。這部作品計劃6月亮相。張千一向記者介紹,長城題材他此前有過創作,但這部具有8個樂章的作品規模之大,于他還是首次嘗試。

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再加上創作期間參閱了大量長城題材的國畫作品,張千一對長城有著獨到的認識。他說:“古代修建長城最初的目的是防守,把自己和其他民族隔開。但在兩千年的歷史中,長城逐漸演變成為一個連接中華民族各民族、各地域的標志,長城代表的不再是‘隔’,而是‘融’。這部作品從長城的歷史寫到現在,在我們的新時代,長城又是一個面向未來的符號。這部作品有著獨有的品質,希望它在天津的交響作品中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