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編輯傅燕 吳以晞 魏俊汐攝影 李棟 胡毓愷 責任編輯 張立杰)4月22日,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系列專家課在天津音樂學院北院體育館舉行。項目負責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樂學院副院長王宏偉,通過講演結合的方式,與學員們共同剖析經典民族歌劇《同心結》的創作主旨、劇情背景、角色塑造、唱腔技巧,啟發學員們更深入了解民族歌劇。

此次課程作為我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的特色活動,全體處級以上干部走進排練現場一同觀摩,在民族歌劇《同心結》排演中沉浸式感受信仰的力量。專家課還同步在“新華網”微博、市委宣傳部“你好天津”抖音和視頻號、“音樂周報”視頻號、“天津音樂學院”視頻號進行直播,廣大網友與現場師生共享課程精彩內容。
課程伊始,青年指揮家高嵩執棒天津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奏響民族歌劇《同心結》序曲。王宏偉帶領天津音樂學院合唱團共同唱響《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天音師生以歌聲編織民族精神,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豪邁場面、奮慨激蕩的氣勢和精神,深深震撼了線上線下觀眾。

于添琪、趙登輝、郝亮亮、袁曉群、李凱麗、李政澤、劉觀波等學員依次登臺,現場示范了民族歌劇《同心結》第一幕到第五幕中的精彩唱段。



“歌劇表演的好壞與否在于角色的分寸感拿捏”。談到如何準確舒適處理眼神和肢體語言,王宏偉強調,“歌劇演唱的音色處理一定要為角色服務。”在講到第一幕中角色樸順姬演繹的片段時,他特意強調要體現角色的年齡感,唱腔和表演應始終情感充沛、收放自如,將人物情感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于歌劇中的唱段、對白等,不僅要考慮歌劇的表演形式,還要兼顧文學性和藝術感。王宏偉講到,“演員應把所有的歌唱表達變成訴說”,舞臺呈現方式要細膩豐富,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感同身受產生情感共鳴。同時,“表演的核心是人物,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歌劇演唱者應在科學咬字吐字的基礎上,通過語氣和語勢的變化,將歌劇形象的內在情感通透表達出來。為了能夠更好地塑造出不同性格特點的人物形象,在歌劇演繹中應當以劇情為核心進行創作。王宏偉從黃繼光母親這一角色的身份背景出發,指出“所有的技術都是為音樂與人物服務的”,聲音表達要自然樸實,將黃媽媽對家國大義樸實的情懷、對孩子厚重的愛充分體現出來。







課上,王宏偉還親自示范了《抬頭仰望夜黑的天》唱段,深入講解民族歌劇《同心結》的歷史背景及人物角色,通過細致入微的肢體眼神和極具感染力的唱腔,展現出黃繼光的英雄形象及人物情感,再次強調“歌劇演員一定要學會用聲音塑造角色”。

大師課最后,王宏偉表示,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希望能用這樣一部平凡而偉大的歌劇將抗美援朝精神延續下去,讓當代青年銘記千千萬萬像黃繼光一樣的英雄對祖國、對人民最深切的熱愛。他對學員和廣大天音師生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從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不負眾望,勇于擔當,用優秀的文藝作品推動中國民族歌劇繁榮發展,堅定文化自信,為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