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白添怡 責任編輯:王園)日前,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青年教師白添怡在天津市圖書館成功舉辦專題講座《古典時期鋼琴奏鳴曲的發展與特點——以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作品為例》,在炎炎夏日為津城市民奉獻了一場藝術盛宴。
白添怡,青年鋼琴演奏家,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青年教師,天津市音樂家協會鋼琴專業委員會會員。畢業于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大學期間獲得全額獎學金,師從國際著名鋼琴大師、教育家Nelita True教授和Tamas Ungar教授,獲得鋼琴演奏碩士學位。曾獲德國貝多芬音樂節青少年邀請賽金獎、美國西雅圖國際鋼琴比賽第二名、第八屆高等教育天津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天津市“心動一課”思政微視頻大賽特等獎等獎項。曾多次受邀與國際著名管弦樂隊與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多次在天津大劇院、天津音樂廳、山西大劇院、星海音樂學院、天津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獻上近百余場演出。

講座首先由西方音樂史七個階段的劃分與特點引入,詳細介紹了西方音樂的起源與發展歷史,并通過器樂試聽、視頻觀賞、有獎競猜等多種新穎形式,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特點,激活了講座的吸引力與趣味性。隨后,白添怡重點介紹了古典主義時期音樂均衡、理性和嚴謹的風格特征,并著重講解了奏鳴曲式的成型與發展脈絡,進一步提高了觀眾的音樂賞析能力。最后,白添怡分別對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古典時期代表性人物的生平介紹、音樂特點與代表作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并親自演奏了海頓的《F大調奏鳴曲 Hob.XV/23》與莫扎特的《F大調奏鳴曲 No.12 K.332》,現場觀眾無不沉浸在古典時期音樂作品的旋律與魅力中,現場同時由鋼琴系學生演奏了海頓的《降E大調奏鳴曲 Hob.XV/52》與貝多芬的《d小調奏鳴曲 OP.31 No.2<暴風雨>》,講座在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與意猶未盡中圓滿結束。

本次講座是鋼琴系以實際行動落實“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重要要求的生動體現,未來將繼續發揮藝術院校專業特色與藝術人才師資力量,通過音樂知識普及講座讓藝術走出校園、走進大眾,進一步提升市民精神生活質量,營造城市良好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