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編輯 鄭超然 攝影:ErinBaiano、圣藝視覺 責任編輯 豐雷)2月7日,我校受邀參加茱莉亞學院“新系列”演出。在天津茱莉亞學院黑盒劇場的舞臺上,我校學生與天津茱莉亞學院的學生共同成功演奏作曲家特里·賴利(Terry Riley)的極簡主義代表作《C音》。他們的音樂實時傳輸到10000公里外的太平洋彼岸,與紐約茱莉亞學院師生的演奏以及舞蹈表演視頻現場合成,共同呈現了一場跨界音樂舞蹈、匯集中西樂器的獨特演出。

天津茱莉亞學院演出現場

紐約和天津兩個演出現場表演者共同謝幕

我校民樂系學生王尹昱在演出現場
我校三位參演學生分別是手風琴鍵盤系研究生張之遠、民樂系琵琶專業研究生王尹昱和笙專業本科生倪鈺東。參演系部高度重視此次演出,指導同學們在假期認真分析作品、反復磨合演奏細節,并對演出合作安排等進行詳細部署。參演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非常榮幸能夠代表學校參加此次演出,收獲頗多:

張之遠:
“這次演出和學習的過程令我非常難忘。聆聽是非常重要的,演奏者需要非常仔細地傾聽其他演奏者的聲音并相互緊密的合作,樂團高水準的演奏和很強的包容性也令我受益良多,從剛開始的拘謹小心到逐漸融入大家的律動,最終大膽展示自己的音樂想法。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這么寶貴的學習平臺,也感謝天津茱莉亞學院老師們的指導。”
王尹昱:
“非常榮幸能夠參與此次音樂交流活動。首次接觸簡約派作品,于我而言充滿未知和挑戰。這首《C音》是當代作曲家特里·賴利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認為是最早的極簡主義作品之一,它沒有采用傳統的記譜法,而是由53個簡短動機組成,表演者可以在一個小時的演奏時間里使用任何樂器,相互配合完成作品,給表演者留下了極大的創造空間,每一次表演都有可能成為對這部作品的獨特演繹。隨著排練的深入,我逐漸感受到了作品中的律動美,為可以和其他樂手產生的碰撞而欣喜,同時也真切的感受到不同樂器的音色‘個性’和樂曲旋律之間的‘共性’。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國家,掌握著不同的語言和音樂語匯,但通過音樂,我們可以暢通無阻的交流,這種感覺非常美妙。”
倪鈺東:
“這次在天津茱莉亞學院的演出我感觸頗深。排練前我的心里非常緊張,有些許擔心不能很好的融合樂隊。真正到了天津茱莉亞學院的排練現場,隨著學習和排練的深入,慢慢感受到笙這件中國歷史悠久的簧管樂器是如何與西方銅管木管樂器進行音響情感的融合過程,這個寶貴的實踐過程讓我不再緊張,逐漸有了表達音樂的自信!這次活動還讓我開闊了藝術視野,結識到一些來自世界各國熱愛音樂的同學們,這次跨越時空的演出非常難忘,希望以后還能有機會。”
祝賀演出圓滿成功!我校還將繼續打造系列國際學術交流活動,豐富合作辦學與藝術實踐形式,為高水平、國際化藝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為增進中外人文交流互鑒、傳播藝術和友誼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