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編輯 史菁 周晉任 責任編輯 梁發勇 攝影 周晉任)6月10日,作曲系在我院南院圖書信息樓舉辦張宏光教授專題講座“手寫的流年——我的音樂創作”。講座由作曲系副主任梁發勇主持,作曲系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張宏光教授本次講座向大家分別介紹了自己的《等待》《向天再借五百年》《青海夢》等作品,由耳熟能詳的《等待》為引,帶領著學員們在音樂的海洋中暢游。張宏光教授的分析和講解由淺入深、由點見面讓我院師生對音樂的本體特征以及流行音樂對時代的影響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認識。張宏光教授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分析了自己幾首風格迥異的代表作品的創作靈感、創作過程和寫作方法。
張宏光教授為現任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音樂研究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受演奏家父親和作曲家二哥張千一的影響走上音樂道路。他的創作涵蓋了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劇、電影、電視劇等不同領域,并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代表作品有歌劇《天鵝》,歌舞劇《在那遙遠的地方》,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待》《精忠報國》《鴻雁》《美人吟》《陽光路上》等。由他編曲、配器的歌曲代表作品有《母親》《父親》《常回家看看》《兒行千里》《春天的故事》等等。


在講座中,張宏光教授向同學們強調寫作要多聽、多看、多感受,好作品最看重對民間音樂的挖掘和整理,民族的且具有世界性的作品才能走向世界。廣大師生認真聆聽了張宏光教授的講座,張老師風趣幽默,與同學們熱情互動,一一解答了同學們有關學術上的疑問,并提出了建議。此次講座使師生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講座結束后與作曲系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