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編輯 張立杰 攝影 李棟 責任編輯 趙霞 李小科)2022年12月30日,天津音樂學院第六屆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此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會議,全體中層干部、教師、教學秘書、輔導員、組織員等參加會議。黨委書記王歡出席會議并講話。副院長王宏偉主持會議。
本屆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主題是“聚焦課程思政改革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文藝文化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探索行之有效的“大思政”育人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王歡在講話中從“為什么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準確把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形勢特點”“如何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三個方面,全面分析了當前學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面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對課程思政建設“干什么”“怎么干”“誰來干”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學校今后一段時間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明確了目標和任務。

對于如何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王歡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任務,解決“干什么”的問題。要立足于教學工作,進行全局考慮,建立起一整套符合藝術專業育人特點、符合認知科學要求、使思政工作落地見效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推動每一個教師都擔負起育人責任,每一門課程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二是要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解決“怎么干”的問題。要統籌規劃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把專業課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育人目標,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三是要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解決“誰來干”的問題。要加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資源共享機制,經常性開展典型經驗交流,建立常態化研究機制,要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院系、教師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構建長效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引導廣大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育人中來,形成“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王宏偉對學校2023年課程思政改革相關工作,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部署。一是不斷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啟動了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覆蓋所有學科專業和教師,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思政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統一。二是加快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良好局面。要堅持以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為抓手,形成具有我校特色、時代精神的系列核心課程或課程群,要發揮教研室、教學團隊、學科組等基層教學組織作用,強化以研促教,提高專業教師理論修養和課程思政的能力。三是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改革研究。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選樹一批以專業課為主體的課程思政示范課,舉辦課程思政公開示范課展示季、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競賽,搭建示范課程建設典型經驗交流平臺,從不同角度展現對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詮釋。四是用好建好課程思政教材資源,突出藝術特色。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統一使用馬工程重點教材有關要求,進一步做好教材的選用與管理工作,規范教材選用使用程序,把教材建設作為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抓手,鼓勵支持我校具有藝術特色的“立體教材”建設。
聲樂系黨總支書記吳茜,管弦系副主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宋強,手風琴鍵盤系教師張惟然,戲劇影視系副主任陳文貴,舞蹈系直屬黨支部書記羅亦南分別結合實際工作,作經驗交流發言,分享育人經驗和取得的成績。





下一步,學校要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加快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精神動力、轉化為謀劃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正確思路、轉化為創新工作改革的生動實踐,緊緊抓住課程建設“主戰場”、教師隊伍“主力軍”、課堂教學“主渠道”,大力提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質量育人體系,全面形成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果帶動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推動學校事業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