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編輯 孫曉星 李彤 責任編輯 趙霞 齊崇玲 攝影 姜萌 劉東岳 王曉東)今年是脫貧攻堅年。10月17日是第7個“國家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當晚,由市教育兩委與天津音樂學院共同制作的教育扶貧原創話劇《金色胡楊林》在天津濱湖劇院首演。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于立軍觀看演出。

該劇以2018年我市開始選派大學生赴和田地區支教為背景,以支教結束后留疆工作的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8屆畢業生馬順武為人物原型,生動講述我市大學生投身和田地區幼兒園和小學教育教學、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支教故事,生動詮釋支教大學生群體扎根邊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甘于奉獻的胡楊精神。



我院編創人員深入新疆和田取材取景,收集感人故事、人物事跡,由戲劇影視系孫曉星老師編劇,王瀟、胡襄平老師導演,李東耀老師舞美設計,趙文彬老師作曲,戲劇影視系學生出演,協調安排話劇兒童演員,最終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呈現出一部以教育扶貧為主題的高質量原創話劇。
話劇《金色胡楊林》分大漠召喚、嫩枝展葉、西風胡楊、挺立風沙四幕,舞臺上一幕幕場景讓支教的生活歷歷在目。在風沙里也止不住用心記住每一個孩子名字的曾老師,同一位不愛說話的小男孩買買提江形影不離的吳老師,跟小朋友們打成一片未來立志成為一名幼教的于老師,還有用手機哄女兒睡覺轉身就把眼淚擦干投入工作的帶隊教師夏老師……他們是無數個真實的人物,穿著統一的金色服裝,向邊疆送去教育的暖意和希望,用普通話教會孩子們認識人生的無限寬廣。故事在主人公馬平武的記憶中娓娓道來,感人至深,令不少現場觀眾潸然淚下。舞臺影像使用真實的支教素材,一張張孩子的笑臉和青春洋溢的大學生采訪,讓戲里戲外融為一體,見證一代青年將青春獻給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一支同心接力的隊伍筑夢時代、砥礪前行,一片金色胡楊林連綿不絕、生生不息。



演出結束后,支教師生代表上場與演員們共同謝幕,整場演出達到高潮,舞臺定格在金色胡楊林的美麗畫面。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君毅,市合作交流辦二級巡視員楊毅東,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荊洪陽,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楊清海,我院黨委書記索玉華以及相關高校分管領導,與天津師范大學、科技大學、工業大學、商業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財經大學、理工大學、外國語大學、城建大學、農學院10所高校支教師生代表共500余人一同觀看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