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編輯 魏俊汐 攝影 李棟 吳微坷 責任編輯 劉文平)3月26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繼續進行。著名導演唐梋梋老師將表演訓練與表演實戰有機結合,因材施教,對學員們進行歌劇片段的表演指導工作,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表演大師課。

26日下午,學員們到達排練廳積極籌備自己的歌劇片段,調整到最佳狀態迎來精彩課程。王宏偉副院長來到歌劇排演現場,對排演現場進行觀摩指導,希望學員們通過歌劇片段的排演不斷精進表演,圓滿完成結項匯報演出民族歌劇《同心結》。




課程伊始,唐梋梋老師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排演,學員們能夠切身感受到屬于表演的魅力,并積極鼓勵學員們勇敢提出問題,及時溝通對于角色的想法,打造一個互動良好且自由的表演課堂。她提出,“要建立真正的導演與演員的關系,應共同探討如何做才能把角色演好,把劇目理解好,從而吸引觀眾產生感情的共鳴”。唐梋梋老師以表演觀念作為引入,指出西方的“聲、臺、形、表”與中國戲曲的“唱、念、做、打”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她以“一戲一格”為依托,強調每個戲都有不同的格調,不同的劇目、不同的角色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點。演員在面對不同年齡的角色塑造時,可以通過形體表演來彌補嗓音方面的不匹配,充分利用語氣、語調的處理,提高對唱詞節奏、韻律和美的感受的把握。
其中,特別提到了在選定角色之后,應進行“人物小傳”的寫作工作,演員要去設計角色,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運用“情景再現”,思考人物突出的性格特點,使表演中富于鮮明的形象性;同時,要增強“對象感”,斟酌人物是在何種情境下來唱這首歌,使表演中富于嚴謹的邏輯性,將唱詞更生動、更清晰、更完美地表達出來,使觀眾進入角色并被打動。
學員們逐一進行歌劇片段展示,唐梋梋老師結合學員們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建議學員們在上臺前可以做些形體的拉伸,去除生活記憶,將自己完全打開交給舞臺。她說,“歌劇演員在平時也應注重形體的訓練,著重練習形體的靈活性、柔軟度、動作協調性、節奏感以及肌肉的控制能力等,有助于在舞臺上準確地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創造出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

最后,唐梋梋老師對學員們的排練情況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勵學員們多選擇重唱片段,在練習中注重自身表演特點,做到收放自如,盡可能做到對角色塑造的完美化,出色刻畫人物性格,這是學習的目的,也是表演的最高境界。